第46次評審委員評選報告
西元2024年是一個很特殊的一年。一方面來說疫情已經離我們遠去了,猶如初醒卻依稀只有模糊記憶的晨夢。但另一方面,世界各種變局更迭迢遞、快速得難以想像。半導體時代,AI時代,通膨,戰爭,物價波動,世界的轉變,秩序的重整,該發生的、不該發生的,在我們意識到之前就已經如此這般了。
作家、編輯與出版產業同仁,年年在問市場還好嗎?讀者還讀書嗎?相對於紙本書衰退的硬幣另外一面——影音課程、付費講座、私塾學堂、限時動態、短影音……知識與資訊以五花八門、過去難以理解難以歸納的模式,不斷繼續生成滋長著。
每個人終究不是一座孤島,與外界接觸,吸收資訊,這就是閱讀的反身。或許未必是紙書的形式,但它終究存在,我想這也就是文化部辦到今年已經第四十六次的「中小學讀物選介」的價值與意義。
也正因為現代工商社會,每個人的時間被各種影音媒介所切割,因此許多讀者經常在問——書海浩瀚,有沒有那種速成的經典可推薦,最好像武林祕笈這般,口訣一念,任督二脈打通,知識如內力奔湧源源不絕。每每聽到這般提問,我腦海總會浮現周星馳重新詮釋的電影《鹿鼎記》裡,周星馳飾演的韋小寶問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,有沒有速成的絕世武功祕笈,陳近南指著一本小冊子,小寶心喜,想說自己雖然目不識丁,但武學神功那麼輕薄一冊,讀完就練成,當真便宜行事。只是總舵主隨即告訴他,這只是絕世武功的目錄,旁邊一大堆積案盈箱才是祕笈,自己看了三年,練了三十年,才有此武功成就。
而文化部舉辦的「第四十六次中小學讀物選介」,從作品選出八類,共588種、753冊的推薦圖書。其實就是這般經典選集的工作。當然選錄過程遺珠難免,更需考量高中職、國中、小學等不同年齡層進行推薦,在浩瀚書海裡評審們三個月的苦讀,加上數次共識會議、撰寫推薦語,亦可為金石之功業了。
古文對經典有著較非現代性的想像,像《文心雕龍》說「經」是「恆久之至道,不刊之鴻教」。至道就是終極之道理,而不刊則是指不能變更。然而來到社群時代、奈米時代,我們很難想像還有這種永遠不變、恆常可作為經典的作品,也正因為如此,感謝文化部年年舉辦、年年列出推薦書單,讓學子、教師與家長們可以據此作為圖書購買或借閱的考量。
在本年度的評選標準裡,一如近幾年,相當重視臺灣在地與多元的文化,如漫畫書類類「優先推薦本土創作」;人文社科類也強調「兼具在地關懷與國際觀點」;文學翻譯類「呈現多元文化與地域世界之關照」;文學類組則更考量「多元族群、性別之代表性,促進國家語言保存」,在在展現出臺灣的多元族群,性別平權,國家語言有所發展傳承等等的核心價值。
在各類評選或推薦的書單中,在地元素,科技新知,經典轉譯、多元文化並陳等等面向,其實都是當代學生面對時代變遷不可或缺的知識與能力。面對影音新媒介的強勢來襲,如閱讀這般沉浸式的體會,有時不容易像學生推廣。但我總還是相信書籍承載的知識以其後的力量。在這些似舊時新的載體裡,在這753本新書單的陳列裡,包含著其實是通往未來銀河與星空的軌道。